【明報】區議會邁進數碼空間 助市民參與
2019 年11 月的區議會選舉,民主派大勝,為政壇引入一批新人,最終會帶來多少「真變革」,我們拭目以待。綜觀媒體報道,新上任區議員除卻關注反修例相關政治議題,要求賦予區議會更大實權外,亦對實現會議直播及電子化會議紀錄等提升透明度的措施頗有熱忱。後者關乎如何在數碼時代擴大社區參與,發揮互聯網開放、自由、合作的精神與技術力量,若新議員能在任內「成功爭取」,可盼令地區工作方式超越「蛇齋餅糉」而進入數碼空間新層次。
區議會數碼化程度步伐緩慢
有關區議會網站的問題,筆者之前在本欄《當開放數據遇上區議會》已略有提及,但僅限局部觀察,欠缺全面資料。恰好立法會資訊科技界議員莫乃光12 月11 日向民政事務局提出有關質詢,劉江華局長的書面答覆包含1張18 區區議會網站狀况清單,結果是:當問及上載至網站的數據是否採用「視像化方式顯示」及「機器可讀格式」時,各區的答案皆為「不是」、「沒有」或「不適用」,無一肯定。
在這裏簡單解釋兩個詞彙。所謂「視像化方式」即是影片,包括網上全程直播會議及錄影後上載至網站,方便網民隨時觀看,屬於世界各國增加議會透明度的常見做法。目前香港立法會網站已可直播與回看影片,區議會網站則暫時未有此功能。
「機器可讀」則由英文「machine-readable」直譯而來,所謂「機器」其實就是電腦,「可讀」即是便於電腦讀取及處理數據,不單要求數碼化文件格式,內裏數據亦要符合一定標準,以作批量計算和分析。近年人們熱中談論大數據,其中一個重要環節就是令包括文字在內的各類數據標準化以達至「機器可讀」,常見的格式有csv、xml 等,而一般人使用的word、pdf 乃至jpg 圖片,通常不能視作機器可讀。當然,隨着技術進步,有朝一日智能機器人不只能讀取一堆混亂、零碎的資料,甚至能以此預測未來,如同科幻電影的情節,但按目前條件,數碼格式的標準化數據,仍然是我們利用數碼科技的前設條件。
提供直播影片 訂文件格式標準
雖然區議會目前仍是地區諮詢機構,法定權力不及立法會,但處理的事務較為貼地,例如興建天橋、設立巴士站,參與管理地區圖書館、體育館等康樂文娛設施,近10 年更有合計開支超過33 億元的地區小型工程。故此,會議文件和議員、官員在會上發言,都含有大量與市民日常息息相關的信息,但過往受到的關注並不多。直至近年陸續傳出有區議員涉嫌與承辦商私相授受的消息,各界對區議會有關信息的需求陸續增加。
提供會議直播等影片,有助更多市民透過互聯網參與地區事務,完全符合區議會設立的「初心」,其必要性不必贅言,定當爭取。以「機器可讀」的方式發布會議文件,可讓民間借助大數據技術監察區議會運作,迅速描繪社區設施及工程撥款的全景圖,令有心參與的普通市民乃至區議員不再迷失於文山會海,及早發現問題並解決。「機器可讀」涉及標準制定,需要專家意見,18 區的標準更要統一,否則意義盡失。此事技術不複雜但協調需時,對充滿新思維但欠缺經驗的議會新人是一大考驗,但如何讓已略顯暮氣沉沉的區議會連結數碼一代,在網絡空間擴大地區事務參與,值得各方團結,全力以赴。
文:周穗斌(香港互聯網協會研究員)
【明報】區議會邁進數碼空間 助市民參與
2019 年11 月的區議會選舉,民主派大勝,為政壇引入一批新人,最終會帶來多少「真變革」,我們拭目以待。綜觀媒體報道,新上任區議員除卻關注反修例相關政治議題,要求賦予區議會更大實權外,亦對實現會議直播及電子化會議紀錄等提升透明度的措施頗有熱忱。後者關乎如何在數碼時代擴大社區參與,發揮互聯網開放、自由、合作的精神與技術力量,若新議員能在任內「成功爭取」,可盼令地區工作方式超越「蛇齋餅糉」而進入數碼空間新層次。
區議會數碼化程度步伐緩慢
有關區議會網站的問題,筆者之前在本欄《當開放數據遇上區議會》已略有提及,但僅限局部觀察,欠缺全面資料。恰好立法會資訊科技界議員莫乃光12 月11 日向民政事務局提出有關質詢,劉江華局長的書面答覆包含1張18 區區議會網站狀况清單,結果是:當問及上載至網站的數據是否採用「視像化方式顯示」及「機器可讀格式」時,各區的答案皆為「不是」、「沒有」或「不適用」,無一肯定。
在這裏簡單解釋兩個詞彙。所謂「視像化方式」即是影片,包括網上全程直播會議及錄影後上載至網站,方便網民隨時觀看,屬於世界各國增加議會透明度的常見做法。目前香港立法會網站已可直播與回看影片,區議會網站則暫時未有此功能。
「機器可讀」則由英文「machine-readable」直譯而來,所謂「機器」其實就是電腦,「可讀」即是便於電腦讀取及處理數據,不單要求數碼化文件格式,內裏數據亦要符合一定標準,以作批量計算和分析。近年人們熱中談論大數據,其中一個重要環節就是令包括文字在內的各類數據標準化以達至「機器可讀」,常見的格式有csv、xml 等,而一般人使用的word、pdf 乃至jpg 圖片,通常不能視作機器可讀。當然,隨着技術進步,有朝一日智能機器人不只能讀取一堆混亂、零碎的資料,甚至能以此預測未來,如同科幻電影的情節,但按目前條件,數碼格式的標準化數據,仍然是我們利用數碼科技的前設條件。
提供直播影片 訂文件格式標準
雖然區議會目前仍是地區諮詢機構,法定權力不及立法會,但處理的事務較為貼地,例如興建天橋、設立巴士站,參與管理地區圖書館、體育館等康樂文娛設施,近10 年更有合計開支超過33 億元的地區小型工程。故此,會議文件和議員、官員在會上發言,都含有大量與市民日常息息相關的信息,但過往受到的關注並不多。直至近年陸續傳出有區議員涉嫌與承辦商私相授受的消息,各界對區議會有關信息的需求陸續增加。
提供會議直播等影片,有助更多市民透過互聯網參與地區事務,完全符合區議會設立的「初心」,其必要性不必贅言,定當爭取。以「機器可讀」的方式發布會議文件,可讓民間借助大數據技術監察區議會運作,迅速描繪社區設施及工程撥款的全景圖,令有心參與的普通市民乃至區議員不再迷失於文山會海,及早發現問題並解決。「機器可讀」涉及標準制定,需要專家意見,18 區的標準更要統一,否則意義盡失。此事技術不複雜但協調需時,對充滿新思維但欠缺經驗的議會新人是一大考驗,但如何讓已略顯暮氣沉沉的區議會連結數碼一代,在網絡空間擴大地區事務參與,值得各方團結,全力以赴。
文:周穗斌(香港互聯網協會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