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港數據開放未達標

周穗斌
2020-06-06
Logo of Ming Pao, a Hong Kong based newspaper

(本文2020年6月6日刊登於明報副刊C07版)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半年來在全球各地蔓延,一再證明公開透明的數據對於做好防控工作至關重要,而對於經歷過SARS 一「疫」的香港市民及政府,體會更深。今次民間自發推出多個網絡應用展示疫情最新資訊,而政府在開放疫情相關數據方面,亦較以往進步,披露的細節比很多先進國家或地區豐富。上述進展值得肯定,但一次突發公共事件中的表現,卻未必說明政府的開放數據計劃,以至「智慧城市」策略已成功。

研究:重要數據仍未開放

事實上,香港互聯網協會今年5 月發布的「香港開放數據指數」(下簡稱「指數」)顯示,香港無論在開放數據的類別及落實標準方面仍未達至最理想狀態,特別是很多與市民利益密切相關的資料,仍未以開放數據形式發放。而政府開放數據的第一步應當是清晰掌握市民需求,針對性地開放數據,才能發揮最大社會效益,帶來經濟價值。

「指數」主要是用於評估香港公共數據的開放程度,而計算準則是基於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經濟合作及發展組織(OECD)等國際或區域性機構當中針對開放數據的19 項標準,而訂立了12項指標,其中評估範圍涵蓋16 個類別,合共69種資料集(dataset)。評估的目的是為公民社會及商界推動開放數據時,提供更豐富的資料,亦希望有助政府進一步完善相關政策措施。

首次評估始於2019 年10 月至2020 年4 月,結果發現,所需檢視的部分數據未能在香港政府的一站式開放數據平台「資料一線通」出現,反而政府部門各自的官方網站披露的資料更豐富,惟未符合開放數據標準,其中未以開放數據發布的資料,包括政府招標公告、聯絡方式、官員利益申報、旅遊警示、公屋輪候時間及編配狀况、郊遊徑等。

數據幾多是真材實料?

香港政府自2017 年末訂立《智慧城市藍圖》以來,加速推進開放數據的發展,除了因此推出新政策,亦要求各部門每年制訂開放數據計劃,單單是2019 年便新增約650 個資料集,雄心勃勃。但問題的關鍵是當中有幾多是真材實料?又有幾多確實為市民及業界所需?本欄2 月文章〈開放數據不應閉門造車〉已經指出政府相關計劃有「發水」之嫌,亦介紹鄰近的台北、上海等城市如何主動向民間收集數據需求,並透過公開的網絡平台,就市民的意見作出答覆。相關內容已經納入《香港開放數據2019/20 報告》作為政策建議,正式向政府提出,在此不贅述。

需要強調的是,開放數據歸根究柢是為提升市民生活質素,所以在決定開放什麼數據、如何開放的時候,必須以市民需求為重。具體而言,是要充分諮詢各界意見,形式可以很多種,包括問卷調查、網上討論、線下研討等,但最忌由政府官員閉門造車。翻查香港政府開放數據文件,內容基本是羅列數字,提出技術標準,計劃舉辦推廣活動之類,看不出當中的施政理念,更沒有諮詢公眾計劃。對比在開放數據工作計劃中開宗明義提出「需求導向」的上海,以及立志做到「由全民參與協作服務,由全民參與決策過程」的台北,香港當局在理念上仍然有一段距離。

文:周穗斌(香港互聯網協會研究員)

【明報】港數據開放未達標

2020-06-06
Logo of Ming Pao, a Hong Kong based newspaper

(本文2020年6月6日刊登於明報副刊C07版)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半年來在全球各地蔓延,一再證明公開透明的數據對於做好防控工作至關重要,而對於經歷過SARS 一「疫」的香港市民及政府,體會更深。今次民間自發推出多個網絡應用展示疫情最新資訊,而政府在開放疫情相關數據方面,亦較以往進步,披露的細節比很多先進國家或地區豐富。上述進展值得肯定,但一次突發公共事件中的表現,卻未必說明政府的開放數據計劃,以至「智慧城市」策略已成功。

研究:重要數據仍未開放

事實上,香港互聯網協會今年5 月發布的「香港開放數據指數」(下簡稱「指數」)顯示,香港無論在開放數據的類別及落實標準方面仍未達至最理想狀態,特別是很多與市民利益密切相關的資料,仍未以開放數據形式發放。而政府開放數據的第一步應當是清晰掌握市民需求,針對性地開放數據,才能發揮最大社會效益,帶來經濟價值。

「指數」主要是用於評估香港公共數據的開放程度,而計算準則是基於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經濟合作及發展組織(OECD)等國際或區域性機構當中針對開放數據的19 項標準,而訂立了12項指標,其中評估範圍涵蓋16 個類別,合共69種資料集(dataset)。評估的目的是為公民社會及商界推動開放數據時,提供更豐富的資料,亦希望有助政府進一步完善相關政策措施。

首次評估始於2019 年10 月至2020 年4 月,結果發現,所需檢視的部分數據未能在香港政府的一站式開放數據平台「資料一線通」出現,反而政府部門各自的官方網站披露的資料更豐富,惟未符合開放數據標準,其中未以開放數據發布的資料,包括政府招標公告、聯絡方式、官員利益申報、旅遊警示、公屋輪候時間及編配狀况、郊遊徑等。

數據幾多是真材實料?

香港政府自2017 年末訂立《智慧城市藍圖》以來,加速推進開放數據的發展,除了因此推出新政策,亦要求各部門每年制訂開放數據計劃,單單是2019 年便新增約650 個資料集,雄心勃勃。但問題的關鍵是當中有幾多是真材實料?又有幾多確實為市民及業界所需?本欄2 月文章〈開放數據不應閉門造車〉已經指出政府相關計劃有「發水」之嫌,亦介紹鄰近的台北、上海等城市如何主動向民間收集數據需求,並透過公開的網絡平台,就市民的意見作出答覆。相關內容已經納入《香港開放數據2019/20 報告》作為政策建議,正式向政府提出,在此不贅述。

需要強調的是,開放數據歸根究柢是為提升市民生活質素,所以在決定開放什麼數據、如何開放的時候,必須以市民需求為重。具體而言,是要充分諮詢各界意見,形式可以很多種,包括問卷調查、網上討論、線下研討等,但最忌由政府官員閉門造車。翻查香港政府開放數據文件,內容基本是羅列數字,提出技術標準,計劃舉辦推廣活動之類,看不出當中的施政理念,更沒有諮詢公眾計劃。對比在開放數據工作計劃中開宗明義提出「需求導向」的上海,以及立志做到「由全民參與協作服務,由全民參與決策過程」的台北,香港當局在理念上仍然有一段距離。

文:周穗斌(香港互聯網協會研究員)

Read more

Clicking this image will lead to the article "Open Data Sovereignty? Lessons from Hong Kong"
Open Data and Data Sovereignty both seem desirable principles in data politics. But are they compatible?
Read more
從數據人才到數據需求,是分佈在全社會各領域的。政府在製定數據相關政策的時候就不應該只著眼於創科,而是要面向全民。
Read more
An image of the timeline of the Hong Kong Open Data Index
“Hong Kong Open Data Index” has been prepared since late 2018– it can finally go public now!
Read more
View Open Data Index
View Inde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