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衆新聞】區議會哪些數據值得率先開放?(二)

2021-03-26

繪圖:何倩彤

(本文2021年3月26日刊登於衆新聞

上篇講到開放區議會應先從地區工程、設施管理及社區活動的數據著手;至於會議、投票紀錄及政府諮詢文件等因受制於區議會定位,而且因資料未齊全,未標準化而需從長計議。本篇就細述地區工程設施和活動的來龍去脈,這還要從區議會成立講起。

區議會成立於1982年,是港英政府推行地方行政改革的產物,但基本上是個無實權的諮詢架構。1999年,特首董建華解散了有實權的市政局及區域市政局,將市政服務收歸政府管理,區議會作為僅存的地區組織獲得更多社會關注:核心議題就是如何擴權以改善地區工作。

不過,《基本法》已經訂明香港的區域組織是「非政權性的」,即「落閘」限定區議會不會變成地區的立法會,不能挑戰當局大政方針,但仍留有餘地,可「負責提供文化、康樂、環境衞生等服務」。歷屆特區政府的區議會政策也是在此落墨,其中帶來了長遠影響的是2006年在特首曾蔭權任内的一次「放權」。

政府2006年向區議會「放權」

2006年4月,民政事務局發表檢討區議會角色的諮詢文件,其中有兩項增加撥款的建議:一是每年預留3億元推行地區小型工程;二是增加區議會撥款額至每年3億元,籌辦社區參與計劃活動。諮詢文件亦提出由區議會參與管理部分地區設施,包括地區圖書館、社區會堂、休憩場地、體育場所和游泳池(包括泳灘)。上述建議其實就是向區議會「放權」,經諮詢後成為政策,2008年起全面落實。截至今個財政預算年度(2021-22),「地區小型工程」撥款已增至3.7億元,「社區參與計劃」更多達4.6億元。撇除區議員薪金等行政開支,兩項計劃的撥款基本是現今區議會的「家底」。

2006年《區議會角色、職能及組成的檢討》公眾諮詢報告,取自觀塘區議會網站

至於其他三位行政長官對區議會,或說地區工作上是否就無所作為?也不是。例如,梁振英上任後,先是在2013年為每區預留一億元實施「社區重點項目計劃」,數額不小,以至一些地區到今年仍有數以千萬元計的結餘(見今年財政預算案);後又在2016年推出「地區主導行動計劃」,每年額外撥款6,300萬元處理蚊患、店舖違例擴展、單車違例停泊等地方公共管理問題。但是前者屬於一次性措施,後者年度預算太少,決定權更由地區民政事務專員掌握而非區議會。董建華和林鄭月娥都沒有提出比上述更「大膽」的舉措。

社區重點項目計劃(觀塘區)-觀塘海濱音樂噴泉,取自立法會文件,效果圖由建築署提供。

每年開支超過八億

故此,現今區議會的「實權」可以説來自2006年的改革,讓「地區小型工程」、「社區參與計劃」,以及管理地區設施正式納入區議會。管理地區設施值多言兩句,因為恐怕很少人意識到地區圖書館、體育場所、泳灘等設施在過去12年已由區議會參與管理。根據各區區議會網站記錄,康文署確實要定期(平均兩個月一次)向區議會的專門委員會報告這些設施的使用情況。

區議會對「地區小型工程」和「社區參與計劃」的權力運用,體現在其決定每年合共約8.3億元的經常預算的分配。這個數額和政府今年派發電子消費券的6億元行政費相比,似乎算不上什麼,但是作為每年皆有的開支,也是不容忽視的,更何況事關百姓日常。常見的「地區小型工程」設施包括花園、球場、行人路上蓋通道等;「社區參與計劃」涵蓋範圍更廣闊,從地區嘉年華、康文署的體育訓練班,到保育活動、業主立案法團等都有,早前有民間團體對活動撥款做過統計,見下圖。

2012至2015年度各區議會運用撥款舉辦活動統計,取自流動民主課室之「解構區議會系列」研究。

可以不誇張地說,我們每一天的生活都多少牽涉到一些「地區小型工程」和「社區參與計劃」,故作為重要利益相關者,我們有權要求兩項計劃具較高透明度。這不是說需要大家天天拿著放大鏡去挑刺,而是指出這些資料要便於隨時查閲,有需要時市民能夠迅速得到完整、第一手的數據。關於這些計畫的詳情數據,我在下一篇為大家拆解。

【撰文:香港互聯網協會「香港開放數據指數」研究員周穗斌】

【衆新聞】區議會哪些數據值得率先開放?(二)

2021-03-26

繪圖:何倩彤

(本文2021年3月26日刊登於衆新聞

上篇講到開放區議會應先從地區工程、設施管理及社區活動的數據著手;至於會議、投票紀錄及政府諮詢文件等因受制於區議會定位,而且因資料未齊全,未標準化而需從長計議。本篇就細述地區工程設施和活動的來龍去脈,這還要從區議會成立講起。

區議會成立於1982年,是港英政府推行地方行政改革的產物,但基本上是個無實權的諮詢架構。1999年,特首董建華解散了有實權的市政局及區域市政局,將市政服務收歸政府管理,區議會作為僅存的地區組織獲得更多社會關注:核心議題就是如何擴權以改善地區工作。

不過,《基本法》已經訂明香港的區域組織是「非政權性的」,即「落閘」限定區議會不會變成地區的立法會,不能挑戰當局大政方針,但仍留有餘地,可「負責提供文化、康樂、環境衞生等服務」。歷屆特區政府的區議會政策也是在此落墨,其中帶來了長遠影響的是2006年在特首曾蔭權任内的一次「放權」。

政府2006年向區議會「放權」

2006年4月,民政事務局發表檢討區議會角色的諮詢文件,其中有兩項增加撥款的建議:一是每年預留3億元推行地區小型工程;二是增加區議會撥款額至每年3億元,籌辦社區參與計劃活動。諮詢文件亦提出由區議會參與管理部分地區設施,包括地區圖書館、社區會堂、休憩場地、體育場所和游泳池(包括泳灘)。上述建議其實就是向區議會「放權」,經諮詢後成為政策,2008年起全面落實。截至今個財政預算年度(2021-22),「地區小型工程」撥款已增至3.7億元,「社區參與計劃」更多達4.6億元。撇除區議員薪金等行政開支,兩項計劃的撥款基本是現今區議會的「家底」。

2006年《區議會角色、職能及組成的檢討》公眾諮詢報告,取自觀塘區議會網站

至於其他三位行政長官對區議會,或說地區工作上是否就無所作為?也不是。例如,梁振英上任後,先是在2013年為每區預留一億元實施「社區重點項目計劃」,數額不小,以至一些地區到今年仍有數以千萬元計的結餘(見今年財政預算案);後又在2016年推出「地區主導行動計劃」,每年額外撥款6,300萬元處理蚊患、店舖違例擴展、單車違例停泊等地方公共管理問題。但是前者屬於一次性措施,後者年度預算太少,決定權更由地區民政事務專員掌握而非區議會。董建華和林鄭月娥都沒有提出比上述更「大膽」的舉措。

社區重點項目計劃(觀塘區)-觀塘海濱音樂噴泉,取自立法會文件,效果圖由建築署提供。

每年開支超過八億

故此,現今區議會的「實權」可以説來自2006年的改革,讓「地區小型工程」、「社區參與計劃」,以及管理地區設施正式納入區議會。管理地區設施值多言兩句,因為恐怕很少人意識到地區圖書館、體育場所、泳灘等設施在過去12年已由區議會參與管理。根據各區區議會網站記錄,康文署確實要定期(平均兩個月一次)向區議會的專門委員會報告這些設施的使用情況。

區議會對「地區小型工程」和「社區參與計劃」的權力運用,體現在其決定每年合共約8.3億元的經常預算的分配。這個數額和政府今年派發電子消費券的6億元行政費相比,似乎算不上什麼,但是作為每年皆有的開支,也是不容忽視的,更何況事關百姓日常。常見的「地區小型工程」設施包括花園、球場、行人路上蓋通道等;「社區參與計劃」涵蓋範圍更廣闊,從地區嘉年華、康文署的體育訓練班,到保育活動、業主立案法團等都有,早前有民間團體對活動撥款做過統計,見下圖。

2012至2015年度各區議會運用撥款舉辦活動統計,取自流動民主課室之「解構區議會系列」研究。

可以不誇張地說,我們每一天的生活都多少牽涉到一些「地區小型工程」和「社區參與計劃」,故作為重要利益相關者,我們有權要求兩項計劃具較高透明度。這不是說需要大家天天拿著放大鏡去挑刺,而是指出這些資料要便於隨時查閲,有需要時市民能夠迅速得到完整、第一手的數據。關於這些計畫的詳情數據,我在下一篇為大家拆解。

【撰文:香港互聯網協會「香港開放數據指數」研究員周穗斌】

Read more

Logo of the Global Data Barometer
An interview by Global Data Barometer with ISOC HK to talk about our collaboration, Hong Kong Open Data Index's work and open data situation in Hong Kong
Read more
Logo of Open Data Index
香港互聯網協會(ISOC HK)成立以來致力維護開放及無障礙(open and accessible)的互聯網,因其有利於資訊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基於該願景,協會2019年推出「香港開放數據指數」計劃,透過研究及持份者參與等方式推進本地數據開放進程,先後發布《香港開放數據指數2019/20》及《香港市民使用開放數據現況問
Read more
各種登記冊中的資料是把雙刃劍:監察不法行為、防範風險與侵犯私隱是兩刃,都因互聯網的發展而更加鋒利。
Read more
View Open Data Index
View Index